向松祚:经济脱实向虚趋势明显,金融风险防范势在必行

来源:江北嘴财经      2018-09-07 18:59:51

江北嘴财经.jgp

6月24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原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2018重庆大学长江经济带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的根本转向和投资新趋势》的主旨演讲。

向松祚表示,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主要面临三大难题,其中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是首要难题,第二是怎么做好资本市场,维持资本市场的稳定;第三是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微信图片_20180802085217.jpg

向松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原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景气新周期”还难肯定

向松祚表示,2018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仅就一季度而言,经济的总体态势趋于良好,总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GDP增速稳定在预期区间,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与去年四季度持平,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

二、企业生产整体状况有明显改善。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新行业、新产品迅速发展成为亮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但民间投资增速加快;

四、房地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去库存取得较好成果;

五、社会消费平稳增长;

六、进出口平稳增长,贸易顺差大幅收窄,出口形势出现分化;

七、物价总体稳定;

八、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取得成效;

十、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十一、信贷收紧态势显著。2018年一季社会融资总额共5576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7682亿元,企业实际融资38083亿元,相比2017 一季减少0.96万亿,相比2016 减少1.63万亿。同时,截止5月8日,今年取消、推迟发行的各类债券累积达到304只,包括公司债、中票、短融、超短融,金额高达1839亿元,债务偿还和违约情况堪忧。另外可以看到,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三个核心信息:即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不再提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

他认为,对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而言,从2016年开始出现企稳和温和回升,今年有望继续维持这个态势,但短期宏观经济数据企稳回升并没有消除长期的不稳定或负面因素,所谓的“景气新周期”仍有待商榷。这些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

从投资方面看,基础设施和高科技新行业投资增速有望继续维持两位数,但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为继,民间投资增速仍不稳定,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

从消费方面看,居民收入增速总体稳定,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新型消费增长迅速,但消费趋向下降,收入差距恶化,财产性收入难以快速增长。

从进出口方面看,进出口基数庞大,短期调整不会大伤元气,但当今全球贸易环境恶化,中美贸易战旷日持久,对美、日、欧出口难以快速增长。

从科技创新方面看,专利申请数和RD投入持续增长,位居世界前列,可是原创性科技创新依然严重欠缺。

最后,就金融信贷而言,官方不再严厉催促去杠杆,目前是维持杠杆率不变或不要快速上升,但因以前累积的金融风险已经非常严重,需要时间释放。

微信图片_20180802085223.jpg

过剩经济趋势显著,须“双引擎”驱动

向松祚谈到,中国经济政策的第一项最根本的政策转向即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经济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第二项重大调整是结构调整政策优先总量刺激政策;第三项重大调整是货币信贷和金融监管政策决定性转向。

“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大趋势来看,短缺经济转变为许多行业的过剩经济,经济增速必然呈现长期放缓态势。”向松祚分析到,首先表现在,30多年的中高速增长,我国已经从一个总体上的短缺经济变成总体上的过剩经济。我国制造业多达22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次,绝大多数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总体呈现产能或库存产量过剩。部分三四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严重过剩。一线城市依然短缺、房价持续飙涨;再者,基础设施建设从超高速、高速、大规模增长时期进入平稳或中速增长时期;另外,出口从超高速、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时期。

因此,他建议中国经济必须依靠“双引擎”驱动。所谓双引擎,一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二是新型产业的快速增长。向松祚认为,面向未来,新工业革命的主要方向将集中在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和增强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定制制造、高精尖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Fintech、智慧城市等领域。

向松祚指出,十九大之后的主要投资方向或投资机遇主要有三大方向:新型产业、消费升级产业、传统产业兼并重组和升级换代。具体而言即:以高铁和地铁为主要投资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乡村振兴战略有望带动“三农”领域的大规模投资;精准扶贫有望继续带动相关投资、“中国制造2025”所规划的产业投资;“3H行业”(高科技、医疗健康产业、文化休闲产业)的大规模投资;传统制造业的兼并收购和整合;房地产行业的大规模整合;“一带一路”战略所牵引和带动的投资等。

金融业风险突出,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向松祚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开放创造了世界奇迹。然而,我国金融业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经济脱实向虚、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出现明斯基时刻的风险、黑天鹅和灰犀牛的风险不容低估。

可以看到,目前,货币供应量高速扩张,社会融资或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其中每年银行新增贷款平均每年超过10万亿,社会融资总额新增量平均每年超过15万亿。另外,经济整体负债率或杠杆率大幅上升,经济整体杠杆率从2009到150猛增到目前接近300%。不仅如此,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迅猛增长,大量流动性或金融产品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各类资产的投机炒作仍然存在,越来越多的非金融公司纷纷参股、控股或独立创办金融企业,各类以金融杠杆为主要操作手法的金融控股集团层出不穷,使得地产和金融业成为吸收最优秀人才和最高薪的行业,无一不凸显当今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趋势。

从表面看,金融业繁荣发展,但其实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依然很脆弱,比如: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跨国金融企业,金融市场还不是真正的国际性金融市场,还不是全球财富的“避风港”或“储水池”,资本账户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才刚刚开始,人民币离真正的国际货币还有很远距离。金融和货币国际竞争力的薄弱成为了中国全球综合竞争力的主要短板之一。

目前来看,我国金融业已经出现六大趋势,第一,货币政策稳健转向,资产价格持续受压;第二,商业银行被迫缩表,影子银行必然退潮;第三,直接融资保持常态,其增速将显著超过间接融资;第四,资本账户审慎监管将持续完善和加强;第五,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无法持续。总资产、总收入、净利润增速都将显著放缓;第六,新金融、新科技、新模式将层出不穷。

十大热点问题简要解析

对于人们较为关注的十大经济热点问题,向松祚也作出了简要解答:

1、货币政策是否会收紧?市场利率是否会上升?

答:会。

2、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答:基本稳定,窄幅波动。贬值预期可能重新出现。

3、资本管制政策是否会放松?

答: 不会。继续完善和加强目前的政策。

4、房地产政策会否出现重大松动?

答: 不会。会加快完善长效调控政策,逐步取消限贷、限购、限价措施。

5、房地产价格走势如何?

答:继续分化。主要一线城市稳中有升。就重庆而言,房价不会暴跌,也不会暴涨,但房价与收入水平是相对应的,一旦房价高于城市平均收入水平过多,多半是房地产泡沫。

6、打破刚性兑付是否会成为事实?债务违约案例是否会快速增加?

答:会。

7、美联储是否会继续加息?美元指数走势如何?

答:会。美元有望走强。

8、货币政策收紧,政府靠什么政策稳增长?

答:中央政府已经明确以追求GDP增长为优先目标。地方政府会逐渐适应新常态。预计更多地方政府会调低GDP增长目标。宏观杠杆率出现结构调整。政府杠杆在短期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

9、会不会出现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

答:银行基本不会,其他金融机构会。

10、如何看到直接融资包括IPO前景?

答:总量不会快速增长。IPO会加速推进,审批继续趋严。

(江北嘴财经声明:本文配图来源于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EDP中心;本文内容据向松祚先生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江北嘴财经推送此文出于传递更多财经资讯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江北嘴财经立场和观点。)


阅读   11637
  2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