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新金融峰会在渝举办,首场活动“两江夜话”都聊了啥?

来源:西部金融研究院      2021-11-23 18:18:38

江北嘴财经.jgp

11月22日至24日,2021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以下简称“2021中新金融峰会”)在渝举办。本届峰会由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新加坡贸工部、新加坡金管局及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共创互联互通新格局”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举办开幕式暨主题会议、重点项目签约、分论坛、专家顾问团年会、金融科技节、成果展等主体活动及一系列专题活动。

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获悉,昨晚,以“消费金融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主题的2021中新金融峰会首场专题活动——“两江夜话”在重庆拉开序幕。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高校等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围绕金融业如何发力提振消费,如何提升消费体验,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热烈讨论。

两江夜话1.jpg

图/活动主办方

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对活动现场专家的精彩观点进行梳理如下: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杨再平:通过金融支持促进重庆成为具有西南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重庆是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之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国际消费者慕名而来购物或者旅游消费的大都市。那么应该如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杨再平表示,一是要让重庆成为有一系列国际知名品牌的原产地或集散地;二是通过产业技术、自然环境、质量监管等,确保打上重庆标签的产品是消费者可信赖的、高品质的;三是要注重国际营销,其中要重视文化艺术传播的作用,讲好重庆故事;四是加强物流商贸体系建设;五是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及技术应用,比如商业街、步行街、商场、跨境电商、元宇宙等,打造线上与线下的购物天堂,吸引消费者。

杨再平强调,金融机构应从以上环节充分了解消费需求,支持实体经济,通过跨时空的交易和资源配置支持重庆加速成为主要辐射东南亚、具有西南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消费信贷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对于消费金融增长原因如何?曾刚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促进消费提升,是消费金融扩张的基础。从供给端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介入消费金融领域,让供给端更加多元化。此外,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大量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提升了消费金融下沉服务的能力,并极度扩大覆盖面,促使消费金融快速发展。

未来的消费金融如何发展?曾刚认为,从渗透率来讲,2020年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在38%左右,如果有相当比例的杠杆释放出来,将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谈到未来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曾刚表示,一是数字化、线上化;二是差异化的竞争与合作;三是增强监管,消费金融业务逐步规范;四是消费金融的一些业务流程或者模式将有更多约束和要求。

中国应用数学学会金融数学金融工程精算保险专委会副主任袁先智:提振消费,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是关键

对于如何发力提振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袁先智表示,从科技角度,将虚拟和实体空间结合是关键。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新技术的融入,让消费者在多维空间获得全新体验。例如,用三维或者多维沉浸式技术重现重庆文化中川江号子的气势,使消费者能够身临其境体验重庆山城和三峡景色等,利用全新的高科技手段来提振重庆乡村旅游。

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赵忠滨:金融支持消费提档升级

对于金融如何支持消费提档升级?赵忠滨表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加大资源的投入,商业银行可以从信贷、股权等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和消费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丰富金融产品线,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提供与百姓消费需求匹配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金融科技应用的投入,利用技术对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能力,同时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

华夏银行重庆分行党委书记朱永利:金融可以从消费供给等方面助力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需要从哪些角度出发?金融需要从哪些方面助力?

朱永利认为,从消费角度和金融角度来看,助力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银行方面主要体现在消费供给的多样化。一是助力重庆引进更多的国际消费资源,增强重庆品牌、传统服务的优势,同时助力重庆自身精品培育壮大,培养和支持特色服务品牌塑造。二是消费场景多样化,银行、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消费主题和场景展开,数字消费融合创新服务、创新消费场景线上模式。三是消费方式多样化,打造消费支付的便捷化,通过数字金融支持消费数字化和商业的数字化,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重庆富民银行行长楚龙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需建立目标格局

针对国际金融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楚龙春认为,一是需要建立目标,明确服务对象。二是要有规划的行动,明确行动服务层次、服务产品,并且要突出差异。三是要政府从上到下引领消费,引导市民的消费观念,从而引领消费、引领产品。四是引进金融人才创设金融产品,同时利用科技充分提高效率。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发展消费金融需打通信用体系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国内消费贷款的种类和功能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并不匹配,还出现信用体系不健全、贷款对象错配等问题。

刘锋表示,需用科技手段解决信用环节的问题。通过对用户日常消费行为的分析,测定其贷款需求与还款能力,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消费金融支持。

刘锋认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在消费方面达成三个条件,即能消费、敢消费和易消费。首先,就业和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条件,构成了消费的能力基础;其次,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因素决定了人民是否敢于增加消费;最后,丰富的消费场景则让消费更触手可及。此外,还应注重品牌建设,培育国际一流品牌。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程达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金融领域机遇巨大

重庆是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之一。程达明认为,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过程中,金融领域将面临重大的机遇。

在政府层面,打造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打造消费场景核心是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城市等,在“建管护”各个环节需要金融不断的支持;在企业层面,需要通过普惠金融及各类金融工具对企业提供资源支持;在消费者层面,在前端需要提供消费金融工具,在后端要通过资本市场打通消费金融全生命周期的资金循环路径。最后,绿色金融也将为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源源不断提供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汪滔:建设绿色商业地产空间

汪滔从绿色金融和“双碳”的角度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投资机会。国家大力支持“双碳”和绿色金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义在于建设绿色商业地产空间。一是绿色的商业地产空间会让消费者环境更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且能够减少13%的成本。二是央行于近期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可能成为明年新增贷款的重要工具。建议建设商业地产可以加上绿色以获取支持,项目获得便利性和资金成本降低使项目可行度更高。

度小满金融副总裁朱白帆:用技术促进金融服务与消费的三大层次

服务于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同时消费又是实体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朱白帆从技术角度阐述了用技术来促进金融服务与消费的三大层次。首先是消费端,千人千面,如何了解每一个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提高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这是人工智能面对的一个大课题。其次是消费时间性和周期特点,金融产品要做到周期性特点,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技术去降低运营成本、服务成本。再次是企业,第三方支付的普及,清算网络的建立,技术需要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升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阅读   79444
  2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