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获悉,今日(4月7日),重庆银保监局召开“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解读了《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实施细则》,介绍了永川金融支持西部职教基地服务新市民相关情况。发布会由重庆银保监局办公室副主任刘洋主持。重庆银保监局大型银行处副处长宋婷婷,永川银保监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建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曹颖,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菁出席发布会。

图/江北嘴财经智库
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新市民
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色非常突出,新市民需要金融支持的点多、面大、需求迫切。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返乡就业创业、引进专业人才的趋势较为明显,他们不仅成为重要的新市民增量,也对金融服务支持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重庆银保监局、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了《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共分八章四十一条,从促进创业就业、满足安居需求、助力培训教育、提升健康保险、加大养老保障、优化基础金融服务方面明确实施内容。
在促进创业就业方面,《细则》要求,商业银行应完善新市民信用评估体系,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加强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吸纳较多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资金,增加普惠型小微贷款投放。
在满足安居需求方面,《细则》明确,银行保险金融机构要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加大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支持力度,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体系,助力提供综合化安居金融服务。
在助力培训教育方面,《细则》要求,商业银行应加强政府、企业、院校合作,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职教培训金融支持。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切实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新市民子女就学。大力支持托育和学前教育,加强新市民聚集区域托育机构金融服务。
在提升健康保险方面,《细则》明确,保险公司应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推出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为新市民提供更加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
在加大养老保障方面,《细则》要求,银行机构应合理满足符合标准的养老、家政等相关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推动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保险公司应推出安全性高、保障性强、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地方法人银行、理财公司应积极研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及养老储蓄产品。
在优化基础金融服务方面,《细则》明确,商业银行应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民办教育机构、养老机构和住房租赁企业等的资金监管业务,支持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常态化开展理性投资借贷、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新市民风险防范意识和防骗反诈能力。
实施细则具有五大特点
服务新市民,重庆率先出台做好金融服务的实施细则,是将重庆实践与中央部署有机结合的一次新的尝试。《细则》具备五大特点: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构建跨部门联动的大服务格局。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市民工作,市级部门层面明确了牵头单位,对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医保商保合作等方面持续加强协调。
二是突出落地操作,推进“数据总线”实现“数字红利”。在加强创业就业信贷支持方面,《细则》明确商业银行应完善新市民信用评估体系,优化相关信贷产品,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如永川银保监分局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发挥“创业贷”“助业贷”作用,向有创业需求的新就业毕业生提供信贷资金,同时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
在落地实现上,目前重庆银保监局搭建的银政大数据互联互通平台“金渝网”已成为金融系统与政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总线”。基于“数据总线”开发建设的数字普惠金融平台,能够有力地推动金融资源直达,进一步提升新市民信贷可得性和便利性。
三是突出精准突破,聚焦新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去年以来,聚焦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的养老保障需求,重庆银保监局印发《重庆市快递员群体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推广实施方案》,目前全市已有约7300余人投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四是突出产城联动,增强重点区域和行业吸纳力。《细则》明确,结合“两地”“两高”建设,加大支持相关产业,更好满足吸纳新市民较多行业的金融需求。
五是突出权益保护,助力民生资金监管和宣传普及。去年以来,推动相关银行对接“民政专项资金监管平台”,高效实现民政专项资金代发业务,涉及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定期救助与失能老人补贴等67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