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新机场建设迎来两大重磅消息:一是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调研座谈会在渝召开;二是重庆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会召开。多个动作表明,重庆新机场建设事宜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庆将成为继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后,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

起势:第二机场建设早有“苗头”
事实上,重庆新机场建设并非空穴来风,来自国家、市级的相关政策文件早已公布了重庆建设新机场的设想。201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统筹规划第二枢纽机场”概念,新机场选址等前期工作的招投标工作开始展开。2020年,重庆第二机场选址进度加速。2020年全市交通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第二枢纽机场前期研究,形成选址报告。4月2日,重庆公共资源平台发布了“重庆新机场预选场址通信及导航台电磁环境测试项目采购公告”,内容为重庆新机场四个预选场址进行相关测试项目。6月11日,重庆市政府采购网公布了“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庆第二机场的必要性论证采购公告。11月,重庆新机场建设事宜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12月9日,重庆市政府发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开工建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重庆新机场等项目;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共同打造双核驱动、内陆引领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体系,提升成渝两地航空服务水平。今年2月发布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快完善民用机场体系,建成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开工建设重庆新机场。同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将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纳入了国家综合交通网规划布局。今年3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2021年市级重大前期规划研究项目》中明确,重庆新机场计划2022年开工,2029年建成,建设内容包括3至4条3200米到3800米的跑道、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日前,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调研座谈会、重庆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总结会接连在渝召开。民航局领导赴重庆进行新机场选址现场踏勘,这意味着重庆新机场选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意味着成渝地区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工作迅速推进。当前,我国机场网络布局总体仍呈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态势,在广大西部地区,机场网和航线网还缺少一个有力的战略支撑。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调研座谈会上指出,积极推进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机场群实现协调联动发展,我国机场网络布局将更加均衡,整个航空运输网络结构也将得到质的提升,这对我国乃至亚太、全球航空运输格局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而重庆建设新机场是成渝共建世界级机场群的关键一环,因此,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了解到,重庆新机场被定位为“重庆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枢纽机场,并承担货运枢纽功能”,新机场将按照满足约7000万-8000万人次、3-4条跑道设计。以此促进成渝地区航空运输供需两端良性发展、充分挖掘航空运输市场特别是货运市场的需求潜力。当前,成渝地区已有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即将“开门迎客”。从地理位置来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东部的简阳市,通航后将对川东、渝西地区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而重庆新机场的选址不能仅考虑提升城市的空运能力,还需站在战略的高度为区域发展服务,并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因此,重庆新机场的选址倍受各方关注。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了解到,此前,媒体报道关于重庆新机场的初选址涉及合川、璧山、永川、江津、长寿等区县,其中,璧山和江津呼声最高。2020年11月,璧山区交通局发出的《高起点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的公告中,提到“投资30亿元,建设第二机场。”今年1月,在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璧山区人民政府区长秦文敏联合发布的《新年献词》中表示,重庆第二国际机场落户璧山。璧山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编制,配合开展重庆第二国际机场前期要素保障和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构建“1机场3轨道3城际4高铁4快线8高速”多式多向的“外联”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重庆第二国际机场、铁路枢纽西环线、成渝高速扩能、璧山至北碚至合川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内环连接线、黛山大道优化提升工程及北延线前期工作。
众所周知,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是衡量机场生产能力的三大主要指标。据民航局发布的《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3493.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1.1万吨,飞机起降27.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跻身全国第四,首次迈入全国前五行列,超过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8位、起降架次排名全国第6位。

同时,以货运枢纽为定位,重庆可谓是“天时”和“地利”优势突出。
从顶层设计来看,去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等系列工作,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建设。《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也明确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巩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等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值得一提的是,4月23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物流委员会宣布确定重庆为中国首批航空货运中性电子运单试点城市,意味着重庆机场货运发展进入新时代。
从区位优势来看,目前,重庆正加快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进一步完善重庆开放体系建设。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长江黄金水道等开放大通道及对东盟、欧盟等地区的贸易优势,重庆物流枢纽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此外,重庆的传统制造业正加速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近年来,随着重庆集成电路、生物制药、高端电子消费产品、高端精密设备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量加大,航空货运的需求稳步提升。在航线的开辟上,截至2020年末,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72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01条,通航城市74个,通航国家33个,已构建起覆盖欧、美、澳、亚、非的客货运航线网络。
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认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正加速推进,资金、人才等资源将大量向重庆汇聚,有利于推动重庆新机场的建设,而以货运枢纽为定位的重庆新机场建成后有利于推动物流向重庆聚集,使重庆成为“世界的中转站”,反向推动重庆物流、供应链等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产业、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这对重庆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新机场选址璧山,还将辐射与璧山毗邻的江津、永川、铜梁及四川的内江、泸州等地,带动成渝地区中部城市发展。届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与规划中的重庆新机场将成为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助力推动区域国际化发展。
图/重庆机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