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庆是制造重镇,制造业发展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基础良好。市委书记袁家军在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市长胡衡华在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重点抓好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国有企业上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助推全市制造业企业上市,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在西部金融研究院“渝企IPO集智行动”中,9月23日,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组织举办了“助力重庆制造业企业上市研讨会”。

规模壮大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7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537家,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67%。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表现亮眼:2022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支出、税收贡献的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97%、25.52%、22.81%、10.55%,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
当前,重庆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推动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重庆已新增7家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100.74亿元,均居西部地区首位。截至目前,重庆共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1家A+B股,3家A+H股),其中境内上市公司76家,境外上市公司23家。
在重庆76家境内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上市公司有46家,占比60.53%。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重庆境内新增首发上市的13家上市公司均属于制造业。截至2023年上半年,重庆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5130.63亿元,占14.12%,增长14.57%。营业收入1896.02亿元,占51.86%,增长9.46%。净利润146.79亿元,占50.05%,增长0.54%;其中34家实现盈利,占73.91%。研发费用64.01亿元,占89.55%,增长26.4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3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42个百分点。
行动实践
资本市场是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推动企业上市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新质生产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西部金融研究院以“政产金学研介宣用”八位一体深入融合与协同助力的方式,持续开展“渝企IPO集智行动”,推动江北嘴上市服务联盟成立,协助江北区启动创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连续三年编撰出版并成功发布《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打造了极具重庆辨识度的上市公司IP形象;聚焦培育科创板上市渝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民营企业上市等主题,形成多篇咨政建言专报,获得有关市领导或市级有关部门的批示和采用,织牢企业上市智力服务“保障网”。未来,将继续深入相关部门、协会商会、产业园区、上市和拟上市公司、专业服务机构开展调研;围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持续举办论坛峰会及研讨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上市氛围。
观点荟萃
研讨会上,参会嘉宾纷纷围绕“助力重庆制造业企业上市”主题提出系列真知灼见:一是围绕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强科技创新,高水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以科技和金融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从而培育出更多的“种子企业”。二是引进国内外资本,打造私募股权投资高地,加大风险投资力度,筛选出更具成长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三是针对企业上市进程中的困难与需求,相关部门、中介机构、协会商会、研究机构等提供针对性服务,逐一解决企业上市堵点。同时,企业也需要剥离劣质资产,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四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举办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峰会、资本市场研讨会等主题活动,搭建制造业与金融的多方促进对接平台。
重庆市江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何勇,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金融处处长王逸飞,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资本市场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黄严锋,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部分特聘专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雪兵,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任晓猛,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皮天雷,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总顾问魏东,重庆永川豆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世军,安信证券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玮,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婵娟,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袁丁,西部金融研究院、江北嘴财经智库秘书长陈银华等领导、专家和负责人参加研讨会。
